为切实提升企业职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,筑牢职场生命安全防线,8月24日,真如镇街道红十字会联合向未来社工事务所,将应急救护课堂搬到企业"家门口",通过"理论+实操+考核"全链条教学,助力职工掌握"黄金救援四分钟"的关键技能。

培训现场,红十字会专业讲师结合企业职场特点,围绕"心肺复苏(cpr)、气道异物梗阻急救、aed(自动体外除颤器)使用"三大核心技能展开理论授课。针对办公室突发晕厥、会议中人员噎食、公共区域有人倒地等职工日常可能遇到的场景,讲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拆解急救要点:"发现有人失去意识,首先要判断环境安全,轻拍双肩呼喊无反应后,立即拨打120并启动急救流程""海姆立克法操作时,施救者需站稳脚跟,双臂环抱患者腰部,快速向内上方冲击腹部三角区"……结合真实案例的生动讲解,让抽象的急救知识变得"可感知、能操作"。

理论课后,培训进入最受关注的实操环节。讲师现场搬来模拟人、aed训练机等设备,分步骤演示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、深度、频率(100-120次/分钟),人工呼吸与按压的30:2配合比例,以及aed"开机-贴电极片-分析心律-除颤"的全流程操作。"手臂要垂直于胸壁,用上半身力量下压,深度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!"在分组练习区,讲师逐个指导学员规范动作,对按压偏移、力度不足等问题耐心纠正;学员们从紧张生涩到逐渐熟练,现场学习氛围热烈。"以前只在视频里看过急救,今天亲手操作才知道,每个动作的细节都关系到能否成功救人。"参与培训的王女士感慨道。
为确保培训实效,培训最后设置了严格的考核环节。学员完成理论测试与实操考核并全部达标,顺利获得红十字会颁发的救护普及证书。"
此次"送教上门"的应急救护培训,将专业急救资源下沉至职场一线,切实提升了职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,为职工生命健康织密了"防护网"。
|